旅行中的教育密码

开发区 “润心・家庭教育微课堂”栏目第六期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27日 点击数:

亲爱的家长朋友们,欢迎走进南通开发区“润心家庭教育微课堂”系列栏目第六期
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您是否一直在寻找一种既能让孩子快乐,又能收获知识的教育方式呢?

今天,就和大家聊聊旅行中的教育如何拓宽孩子的视野与见识,更重要的是,分享一系列实用操作方法,让旅行真正成为孩子的“成长课堂”。

一、旅行是孩子的“自然活课堂”

古人云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”旅行,就是让孩子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连接的桥梁。当孩子走进大自然,如何引导他们深度探索?

(一)观察与提问:在森林公园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树木,提问:“为什么这棵树的树干这么粗?年轮宽窄不同又代表什么?”像杭州一位家长带孩子在天目山景区,通过观察不同树龄树木的年轮疏密,孩子不仅理解了 “向阳面年轮宽,背阴面年轮窄”的原理,还主动推测起不同年份的气候差异。

(二)动手实践:去海边时,准备小铲子、放大镜等工具,鼓励孩子挖沙找贝壳、观察寄居蟹移动;沙漠旅行中,带孩子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时段、不同深度沙子的温度,亲手验证 “沙子为什么摸起来烫”。

(三)记录与总结:准备一本自然观察手册,让孩子用文字、图画记录每天的发现。晚上休息时,一起回顾当天的收获,帮助孩子加深印象。

二、旅行是打开文化的“金钥匙”

每个城市、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密码,如何让孩子在旅行中深入体验?

(一)提前做功课:出发前,和孩子一起查阅目的地的历史、民俗资料。比如去西安前,通过动画短片、绘本了解兵马俑、青铜器背后的故事;去丽江古镇前,简单学习纳西族的东巴文字和 “天雨流芳”(纳西语意为 “读书去吧”)的劝学古训。

(二)沉浸式体验:到达目的地后,带孩子参与当地特色活动。在西安博物院,租用导览设备,让孩子自己“解码”青铜器上的纹路;在丽江,跟着老师傅学做糖画,将传统技艺变成亲子互动游戏;遇到外国友人,鼓励孩子用简单的外语交流,赠送小礼物,感受文化差异。

(三制作文化手账:准备空白手账,让孩子收集门票、地图、特色贴纸,写下旅行感悟。回家后,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短视频,分享旅行中的文化收获。

三、旅行是挑战自我的“试炼场”

陌生的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机遇,家长可以这样引导:

(一)设置小任务:让孩子负责问路、购买小物品。比如在厦门旅行时,让孩子去民宿前台询问附近的小吃店;在景区,让孩子用零花钱购买纪念品,锻炼沟通和理财能力。

(二)鼓励尝试新事物:遇到攀岩、骑行等活动,先给孩子示范,再鼓励他们尝试。在黄山的亲子攀岩活动中,有家长通过“分解目标法”,告诉孩子 “先爬到第一个红点,再挑战第二个”,帮助孩子克服恐惧。

(三)接纳失败与挫折:当孩子尝试失败时,不批评指责,而是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。比如孩子规划公交出行失败,家长可以说:“没关系,我们一起看看哪里出了问题,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!”

四、旅行是亲子关系的“加固器”

旅行中的每分每秒都是珍贵的亲子时光,试试这些实用技巧:

(一)每日“三件开心事”分享:每晚睡前,和孩子轮流分享当天最开心的三件事。这不仅能增进亲子交流,还能培养孩子发现生活小确幸的能力。

(二)共同完成任务:一起搭建帐篷、制作晚餐,或者合作完成一幅旅行绘画。有家庭在云南旅行时,每天用树叶、花瓣制作创意书签,这些作品成为了独特的旅行纪念品。

放下手机,专注陪伴:设置 “无手机时段”,比如用餐时、游览景点时,全身心投入与孩子的互动中。正如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所说:“教育是一种氛围,一种习惯,一种生活。旅行中的高质量陪伴,就是最好的教育

家长朋友们,带孩子看世界,不是奢侈的消费,而是最值得的教育投资。下次旅行时,不妨试试这些方法,让孩子在探索中成长,在体验中收获。

 

教师简介

葛晨斐,本科双学位学历,就职于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小学。多次获区赛课、基本功荣誉。

教育格言

以知识为舟,以关爱为桨,做学生看世界的引航者。

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
我要分享到:
下一篇:没有了!